
症状
早期皮肤增厚,无疼痛,后期皮肤出现硬结,形成圆锥形角质物,锥体的底部露出而像鸡眼,坚硬的锥体顶端嵌真皮而呈楔状,可刺激乳头部的感觉神经末梢,在走路时引起疼痛。皮损多为淡黄或黄色,质地一般坚硬,表面光滑并和附近皮肤表面相平或略隆起,像豌豆大或更大,边界清楚。数目不定,通常仅是1~2个,行走时因挤压摩擦而疼痛。硬鸡眼一般出现于鞋靴易挤压摩擦的足部突出处,常见于小趾外侧或指内侧,有时发生于趾背及足跟,偶尔出现于手部。软鸡眼发生于相邻足趾的互相压迫处,皮损浸渍变软成为灰白色并可有臭味。
病因
鸡眼常因鞋靴紧小,足骨畸形而发生,长期的摩擦与挤压为诱因。
诊断
根据该病好发部位、皮损特点,如圆锥状增生、行走时疼痛感等特征并不难诊断。
治疗
本病应减少摩擦和压迫,不穿紧硬的鞋子,鞋内衬以较厚的棉垫或海绵垫。矫正足畸形,如有足部外生骨疣等应予治疗。可选用鸡眼膏、鸡眼软膏、尿素软膏等药物外用,鸡眼周围以胶布粘贴保护。此外,还可选用电烙、二氧化碳激光烧灼、接触X线照射等去除鸡眼;必要时还可进行手术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