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症状
临床上,根据驼背的严重程度可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不同分期的具体症状存在一定差异,且分期越靠后,症状越明显,对生活的影响越大。
早期驼背
背部酸痛、僵硬不适,常有疲倦感及胸背、胁肋疼痛。一般情况下,疼痛较轻,位于脊柱中线。劳累后症状加重,休息即能缓解。
中期驼背
胸段后凸逐渐增大,伸直困难。检查可见圆背畸形,腰部代偿性前凸增大,但活动正常。
晚期驼背
可见脊柱骨性关节炎改变,造成活动障碍。
病因
驼背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但多认为驼背与营养不良、炎症损害、脊柱退行性病变、脊柱外伤等因素有关。
营养不良
多发生于青少年,维生素D和钙是脊柱发育的重要原料,若维生素D和钙不足,引起脊柱骨质疏松,可能导致胸段明显向后弯曲,从而出现驼背的表现。
炎症损害
多见于脊柱结核和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主要是由于炎症刺激,导致椎体被破坏、压缩,棘突或胸段脊椎明显向后凸出,从而出现驼背的表现。
脊柱退行性病变
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由于椎间盘发生退变,导致脊椎之间的缓冲力下降,引起椎体面不均匀应力,造成脊柱负载能力下降,从而出现驼背的表现。
脊柱外伤
脊柱外伤导致脊椎发生压缩性骨折,引起脊柱的负重能力降低,造成脊柱向后突出,从而出现驼背的表现。
治疗
驼背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常用的治疗方法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
对于轻度驼背,并且骨骼尚未发育完全者,建议通过推拿整脊的方法进行治疗。另外,还可使用支具、石膏等,进行矫正。
手术治疗
对于脊柱后凸严重,或出现心肺功能异常的患者,建议采取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