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症状
感染性结膜炎
细菌性角膜炎
本病起病急骤,病变早期表现为角膜上皮溃疡,溃疡下有边界模糊、致密的浸润灶,周围组织水肿。
真菌性角膜炎
起病缓慢,亚急性经过,临床表现早期症状较轻,发展缓慢,为角膜浅层溃疡。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中上皮型结膜炎初期病变显著。
上皮型角膜炎
感染初期角膜上皮层可见灰白色、近乎透明、稍隆起的针尖样水疱,点状或排列成行或聚集成簇,一般仅持续数小时至十余小时,因此常被忽略
棘阿米巴角膜炎
感染初期表现为上皮混浊、微囊样水肿或假树枝状,上皮可完整,少数患者可出现特征性放射状角膜神经炎。
非感染性角膜炎
角膜基质炎
发病初期为单侧,早期可见典型的扇形或弥漫性角膜炎症浸润,可伴有或不伴有角膜后沉着物。
神经麻痹性角膜炎
病变早期,暴露于睑裂部位的角膜上皮出现点状脱落,逐渐扩展成片状上皮缺损,甚至出现大片无上皮区域,继之形成溃疡。
暴露性角膜炎
初期角膜、结膜上皮干燥、粗糙,暴露部位结膜充血、肥厚,角膜上皮由点状糜烂逐渐融合成大片的缺损,新生血管形成。
免疫性角膜炎
蚕食性角膜炎是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免疫性角膜炎。
蚕食性角膜炎
病变初期,周边部角膜出现浅基质层浸润,常位于角膜内侧或外侧,随后浸润区出现角膜上皮缺损,继而形成溃疡。
浅层点状角膜炎初期症状不明显,一般见角膜上皮层出现结节状或灰色点状混沌。
病因
角膜炎分类不同,病因不一,感染性角膜炎由细菌感染引起,主要病原微生物为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可出现角膜病变。另外邻近组织的炎症可波及角膜,引发角膜炎症等。
诊断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如眼部刺激症状)及睫状充血、角膜浸润和角膜溃疡的形态特征等,角膜炎的临床诊断通常不困难,但应详细询问病史做病因诊断。
治疗
初期角膜炎的治疗原则是控制感染,减轻炎症反应,促进溃疡愈合和减轻瘢痕形成。细菌性角膜炎宜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抗真菌药物仍是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重要手段,目前临床上多采用联合用药的方法以提高疗效,病情严重者可配合全身用药。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可使用抗疱疹病毒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