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构
正常的咽部是一个长约12cm,上宽下窄、前后扁平的漏斗形肌膜管,其横截面为半圆形,直接位于颈椎前,从颅底延伸到环状软骨下缘(即第6颈椎水平),续于食管。分为鼻咽、口咽、喉咽三部分。
鼻咽:又称上咽,位于颅底与软腭游离缘平面之间。其前方以后鼻孔为界与鼻腔相通,后壁平对第1、2颈椎,下方与口咽相通。顶部黏膜下有咽扁桃体。
口咽:又称中咽,是口腔向后方的延续部,介于软腭与会厌上缘平面之间,通常所谓咽部即指此区。其前方经咽峡与口腔相通。口腔两弓之间为腭扁桃体。舌根上面有舌扁桃体。
喉咽:又称下咽,位于会厌上缘与环状软骨下缘平面之间,上接口咽,下连食管入口。
生理功能
咽的主要生理功能如下:
呼吸功能:咽腔是上呼吸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黏膜含有丰富的腺体,对吸入的空气有调节温度、湿度及清洁的作用。
吞咽功能:吞咽动作是一种由许多肌肉参加的反射性协同运动。吞咽动作一经发动即不能中止。
防御保护功能:主要通过咽反射来完成。一方面,协调的吞咽反射,可封闭鼻咽和喉咽,在吞咽或呕吐时,避免食物吸入气管或返流鼻腔;另一方面,当异物或有害物质接触咽部时,会发生恶心呕吐,有利于异物及有害物质的排除。
言语形成功能:咽腔为共鸣腔之一,发音时,咽腔和口腔可改变形状,产生共鸣,使声音清晰、和谐悦耳,并由软腭、口、舌、唇、齿等协同作用构成各种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