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症状
急性白血病早期以及慢性白血病的加速期,均可出现皮下出血,主要表现为皮肤瘀点、紫癜、瘀斑等。淤点为直径不超过2mm的出血点,如针头大小;紫癜为直径3-5mm的皮下出血,特点与瘀点相同;瘀斑为直径5mm以上的皮肤片状出血,初期呈暗红色或紫色,逐渐吸收的过程中会转为黄褐色、黄绿色等。
病因
白血病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病毒因素、放射线照射、化学因素、遗传因素等有关。而白血病会导致骨髓被白血病细胞浸润,巨核细胞受抑制使血小板的生成减少;血小板还可有质的改变而导致功能缺陷,从而加剧出血倾向;白血病细胞浸润肝脏,使肝功能受损,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第V因子等生成不足,亦与出血的发生有关;感染和白血病细胞浸润使毛细血管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也可导致出血倾向;此外,当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出血症状更加明显。
治疗
白血病皮下出血的治疗根据白血病的分类而有所差异,具体如下:
急性白血病:治疗主要是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治疗原则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根据患者的疾病进行精准分层诊断,个体化治疗,争取尽快达到完全缓解;年轻患者采取多药联合、足量足疗程治疗,坚持长期治疗的方针,重视支持疗法,早期预防髓外白血病的复发。
慢性白血病:治疗方案也是根据其分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可选择TKI靶向药物治疗,如格列卫;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可选择观察或者选用伊布替尼等药物治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