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症状
不同原因导致的脚踝外侧鼓出一个包的临床症状也不同,具体情况如下:
脚踝扭伤
损伤后局部疼痛,尤以内、外翻活动及行走时疼痛明显,轻者可见局部肿胀,可有脚踝外侧鼓出一个包的情况,重者则整个踝关节均肿胀。因踝部的软组织较少,损伤后常可引起局部血管破裂,见皮下淤血明显,尤其是在伤后2-3天,皮下淤血青紫更为明显;
腱鞘囊肿
发生在脚踝附近的腱鞘囊肿一般伴有酸胀、乏力的感觉。囊性肿块小至黄豆,大至鸡蛋不等,呈半球形,表面光滑。局部皮肤温度正常,压之有一定的胀痛感,与皮肤无粘连,但与深部的附着组织无明显活动性,囊肿多数张力大,少数柔软,但都有囊性感;
脂肪瘤
主要发生于成人。肿瘤柔软,单发或多发,大小不一,分叶状可压缩。除压迫神经而引起疼痛外,一般无自觉症状。肿瘤达到一定大小后常停止生长,然后长期保持静止。
病因
脚踝扭伤、腱鞘囊肿,以及脂肪瘤等均可导致脚踝外侧鼓出一个包,不同情况的病因也不同,主要如下:
脚踝扭伤:多发生在行走、跑步、跳跃或下楼梯时。下坡时,踝跖屈位,突然向外或向内翻,外侧或内侧副韧带受到强大的张力作用,致使踝关节的稳定性失去平衡与协调,从而发生踝关节扭伤。以外踝损伤最为常见,从而导致踝部的韧带、肌腱、关节囊等软组织损伤,即可表现为脚踝鼓出一个包;
腱鞘囊肿:本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但从临床观察,与各种急、慢性外伤有一定的关系。关节囊、腱鞘及韧带中的纤维结缔组织,由于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而致局限性营养不良,进而发生退行性黏液样变性,从而呈囊肿,若发生在脚踝部位,则可出现脚踝鼓出一个包;
脂肪瘤:由脂肪组织所构成的良性肿瘤,该病的病因尚未明确,但是脂肪瘤的发生一般具有遗传性,很多脂肪瘤患者具有此病的家族史。此外,钝击引起的机体损伤可能会引发脂肪瘤。
治疗
不同原因导致的脚踝外侧鼓出一个包的治疗措施也不同,具体的治疗方式如下:
脚踝扭伤:如果踝关节损伤轻者,可用绷带或胶布将踝关节固定于韧带松弛位,即外侧副韧带损伤将足外翻位固定。外固定期间,应练习足趾的屈伸活动和小腿肌肉收缩活动。拆除外固定后,要逐渐练习踝关节的内、外翻及跖屈、背伸活动,以预防粘连,恢复踝关节的功能;
腱鞘囊肿:腱鞘囊肿有时可被挤压破裂而自愈,也可在经过严格无菌消毒后,用注射器直刺囊肿后抽吸,抽吸后盖上无菌纱布加压包扎,对于多次复发的腱鞘囊肿可手术切除;
脂肪瘤:发生在脚踝的脂肪瘤如不伴有明显的不适症状,且瘤体较小,可暂不处理,但若是伴有不适症状,或影响美观,可采取手术的方式切除瘤体,且手术切除是唯一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