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症状
腹疝中常见的是腹股沟疝、股疝,以及脐疝,具体表现有所差异。
腹股沟疝:腹股沟斜疝最常见,临床表现是腹股沟区有一突出的肿块。有的病人开始时肿块较小,仅仅通过深环刚进入腹股沟管,疝环处仅有轻度坠胀感;一旦肿块明显,就会穿过浅环甚或进入阴囊。
股疝:股疝是疝囊通过股环、经股管向卵圆窝突出,往往不大,常在腹股沟韧带下方卵圆窝处表现为一半球形的突起。平卧回纳内容物后,疝块有时不能完全消失。由于疝囊颈较小,咳嗽冲击感也不明显。一部分病人可在久站或咳嗽时感到患处胀痛,并有可复性肿块。
脐疝:临床上表现为啼哭时脐疝脱出,安静时肿块消失。疝囊颈一般不大,小儿脐疝覆盖组织可以穿破,尤其是在受到外伤后。
病因
腹疝主要是由腹壁强度降低(手术愈合不良、腹壁外伤及感染、遗传、吸烟等因素)和腹内压力增高(慢性咳嗽、慢性便秘、腹水、妊娠等因素)引起。
诊断
疝的诊断可依据病史、症状和体格检查明确。最重要的还是在临床检查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辅助检查,常用的可辅以超声、MRI/CT等影像学检查。
治疗
大多腹疝通常不能自愈,手术修补是腹外疝治愈的唯一方法。对于较大的、长期突出体外的疝患者,应仔细进行肺功能的检查、评估和锻炼,以降低由于突入疝内的肠管被回纳后导致心肺功能加重情况;手术治疗是腹疝的第一选择,首先回纳疝出的腹腔内脏器,再去除发生疝的原因。
除以上相对常见的情况外,疝还有其他的类型,例如脑疝、膈疝,建议患者积极就医,遵医嘱行针对性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