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症状
尿道口息肉主要表现为尿道口出现异常肿物,而不同疾病所致的尿道口息肉,其肿物形态和伴随症状各不相同。
尿道息肉
位于尿道口的尿道息肉,一般较小,直径在1.0cm以下,或为细长、有蒂的孤立息肉,或呈无蒂的绒毛状、乳头状息肉。同时,患者可能出现无痛性肉眼血尿,并伴有排尿困难、尿流中断、尿潴留、上尿路积水等下尿路梗阻的症状。另外,若继发感染,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表现。
尿道肉阜
尿道肉阜多发生于更年期和绝经期女性的尿道口,一般较小,但可逐渐增大,多位于尿道口6点处,多为红色细长蒂柄状肿物。少数可累及尿道口周围,呈花圈状。在尿道肉阜早期或肉阜体积较小时,多无明显症状。而肉阜较大时可出现排尿困难。另外,若继发感染或损伤,可能出现尿道口烧灼痛、尿道口出血等症状。
病因
尿道口息肉的病因较为复杂,多需要依据疾病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尿道息肉
位于尿道口的尿道息肉多见于女性患者,而男性患者的尿道息肉多位于尿道内。多是由于尿道口与阴道壁较近,在继发慢性感染后,由于女性雌激素分泌紊乱,引起尿道口黏膜异常增生,从而出现尿道口息肉。
尿道肉阜
尿道肉阜病因不明,可能与外阴部慢性炎症刺激、雌激素水平降低、局部黏膜下静脉曲张,以及尿道黏膜脱垂等因素有关。可能是由于上述因子刺激局部黏膜,引起尿道口黏膜上皮、血管或肉芽增生,从而表现为尿道口有息肉样物质。
治疗
不同疾病引起的尿道口息肉,可能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以促进其恢复。
尿道息肉
尿道息肉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对于尿道口部息肉可直接手术切除,同时,还需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并且还需对尿道息肉的形成因素进行相应的治疗。
尿道肉阜
若尿道肉阜者无症状,一般不需要进行治疗。若症状较为轻微,可使用雌激素软膏进行治疗,合并老年性阴道炎者可使用雌激素阴道栓。同时,对于长期不愈者,建议通过电灼、冷冻、激光、手术等方式进行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