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电图特征
临床上不同的期前收缩心电图可呈现不同的特点。
室性期前收缩
室性期前收缩心电图表现为期前出现的QRS-T波前无P波或无相关的P波;期前出现的QRS形态宽大畸形,时限通常>0.12秒,T波方向多与QRS的主波方向相反;往往为完全性代偿间歇,即期前收缩前后的两个窦性P波间距等于正常PP间距的两倍。
房性期前收缩
房性期前收缩心电图表现为期前出现的异位P波,其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PR间期>0.12秒;大多为不完全性代偿间歇,即期前收缩前后两个窦性P波的间距小于正常PP间距的两倍。若异位P下传心室引起QRS波群增宽变形,多呈右束支阻滞图形,称为房性期前收缩伴室内差异性传导;某些房性期前收缩的PR间期可以延长;若异位P后无QRS-T波,则称为未下传的房性期前收缩。
交界性期前收缩
交界性期前收缩心电图表现为期前出现的QRS-T波,其前无窦性P波,QRS-T形态与窦性下传者基本相同;出现逆行P波(P波在Ⅱ、Ⅲ、aVF导联倒置,aVR导联直立),可发生于QRS波群之前(P’R间期<0.12秒或QRS波群之后(RP间期<0.20秒),或者与QRS相重叠;大多为完全性代偿间歇。
原因
临床上可将期前收缩分为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交界性期前收缩,不同的期前收缩原因不同,可见于正常人,也可见于存在疾病的人群。
室性期前收缩
正常人与各种心脏病患者均可发生室性期前收缩。正常人发生室性期前收缩的机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心肌炎、缺血、缺氧、麻醉和手术均可使心肌受到机械、电、化学性刺激而发生室性期前收缩。
洋地黄、奎尼丁、三环类抗抑郁药中毒发生严重心律失常之前常先有室性期前收缩出现。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镁等)、精神不安、过量烟、酒、咖啡亦能诱发室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常见于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与二尖瓣脱垂患者。
房性期前收缩
房性期前收缩多为功能性,正常成人进行24小时心电监测,大约60%有房性期前收缩发生。在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肺心病、心肌病等患者中,房性期前收缩发生率明显增加,并常可引起其他快速型房性心律失常。
交界性期前收缩
当由于心脏器质性疾病或非器质性原因导致冲动源自房室交界区时,可前向和逆向传导,分别产生提前发生的QRS波群与逆行P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