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云康 疾病大全
疾病百科 (宝宝耳朵后的小包图片)宝宝耳朵后的小包是怎么回事?怎么治疗?

来源:yezi
2023-08-29 65 阅读
导读:(宝宝耳朵后的小包图片)宝宝耳朵后的小包是怎么回事?怎么治疗?宝宝耳朵后出现小包,可伴随有压痛、皮肤潮红等症状,多由于淋巴结炎、皮脂腺囊肿、毛囊炎等疾病导致。

(宝宝耳朵后的小包图片)宝宝耳朵后的小包是怎么回事?怎么治疗?宝宝耳朵后出现小包,可伴随有压痛、皮肤潮红等症状,多由于淋巴结炎、皮脂腺囊肿、毛囊炎等疾病导致。
症状
 
宝宝耳朵后出现小包时,可由于淋巴结炎、皮脂腺囊肿、毛囊炎等疾病导致,具体症状存在一定的差异,具体如下:
 
淋巴结炎:早期可见受累淋巴结肿大、疼痛、压痛,尚可推动,后期多个受累淋巴结粘连成硬块,不易推动,表现为耳朵后出现小包,可伴有皮肤潮红、水肿,局部皮肤温度升高。压痛明显,可形成脓肿。
 
皮脂腺囊肿:当耳后出现皮脂腺囊肿时,也可出现小包的表现,小者如黄豆大小,大者可达数厘米。囊肿成圆形、质软,界限清楚,位于皮内,顶部与浅面皮肤紧密粘连,可不同程度高出皮肤。
 
毛囊炎:当宝宝耳后患有毛囊炎时,也可导致耳后出现小包,初起为粟粒大毛囊丘疹,逐渐形成小脓疱,大多分批出现,互不融合,有瘙痒感,脓疱破裂或拔去毛发后,可排出少量脓血,中心无脓栓。
 
病因
 
当宝宝耳朵后出现小包时,应根据具体症状明确具体疾病,才能够明确病因,具体如下:
 
淋巴结炎:多为致病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从破损的皮肤、黏膜或经原有的感染病灶蔓延至周围淋巴管,引起淋巴管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炎症,可导致局部出现一个小包。
 
皮脂腺囊肿:为皮脂腺排泄管阻塞而形成的潴留性囊肿,当病变高出于皮肤时,可见有小包的症状。
 
毛囊炎:由化脓性球菌所引起的毛囊或部分毛囊周围组织的化脓性炎症,病变逐渐增大时,可高出皮肤,出现有小包的表现。
 
治疗
 
宝宝耳朵后出现小包的症状,应先明确是否为淋巴结炎、皮脂腺囊肿、毛囊炎等疾病,再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治疗。
 
淋巴结炎:应积极处理原发病灶,局部可采用热敷、理疗或中药外敷。一旦脓肿形成,应行切开引流术,有全身症状时,可应用抗菌药物。
 
皮脂腺囊肿:可遵医嘱采取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并注意切除与皮肤粘连的皮肤。
 
毛囊炎:局部治疗以消炎、杀菌、干燥为原则,可剪去毛发后外搽含抗生素的酊剂、碘酊或鱼石脂软膏等药物,还可遵医嘱采取紫外线、超短波等方法进行治疗。

显示全部内容...

优秀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