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症状
皮脂腺囊肿
俗称粉瘤,好发于躯干背部及四肢,亦可见于肛周皮肤。为一缓慢增大的圆形隆起,囊壁与皮肤有粘连而与深层组织无粘连,可推动。质软无压痛,囊肿表面常见一凹陷的皮脂腺管口,合并感染后出现囊肿表面及周围皮肤红肿及触痛,甚至可破溃流脓。囊内为皮脂与表皮角化物集聚的油脂样“豆渣物”。
骶前发育性囊肿
患者常主诉肛周肿痛、流脓或有发热,压迫直肠时可有排便不尽感或骶尾部坠胀。其特征性表现为肛门后的漏斗形凹陷、开口,或肛门后柔软的隆起肿物。直肠指诊可触及直肠后柔软的隆起黏膜折叠,直肠、骶后可有压痛。
病因
皮脂腺囊肿是由于皮脂腺的排泄管道受到阻塞,其腺体分泌物排泄受阻,排泄管道扩张,潴留而形成。骶前发育性囊肿多位于骶前间隙,源于多种胚胎来源,发病率约为1/40000,可见于各个年龄段包括新生儿和儿童。
诊断
肛周囊肿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可行肛门指诊检查,可发现标志性的骶前肿物,影像学检查肛周增强MRI检查为最重要的检查,可以了解肿物的位置、大小边界、囊内容物性质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治疗
肛周囊肿主要的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皮脂腺囊肿可在局麻下行手术完整切除,特别强调要完整切除囊壁,防止复发。骶前发育性囊肿可根据肿物大小,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如浸润尾骨可一并切除尾骨,以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