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络走向
女人肝胆经络走向分为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阳胆经,两者的经络走向有所差异。
足厥阴肝经
足厥阴肝经起始于大趾背上的丛毛部,沿着第1、第2跖骨之间上行足背,在内踝前1寸处继续上行,走于小腿内侧,在内踝上8寸处交出足太阴经的后面,上膝关节内侧,沿着大腿内侧,进入阴毛中,环绕外生殖器,至小腹,挟胃旁,属肝,络胆;并向上通过膈,分布于胁肋部,沿气管后面,向上进入喉头部,连接目系,上行出于额部,与督脉交会于头顶部。
足少阳胆经
足少阳胆经起于眼外角(瞳子髎),向上到达额角部,下行至耳后(完骨穴),外折向上行,经额部至眉上(阳白穴),复返向耳后(风池穴),再沿颈部侧面行于手少阳三焦经之前,至肩上退后,交出于手少阳三焦经之后,向下进入缺盆部。经腋部、侧胸部、胁肋部,再下行与三焦经会合于髋关节部(环跳穴),再向下沿着大腿外侧、膝外缘下行经腓骨之前,至外踝前,沿足背部,止于第4趾外侧端(足窍阴穴)。
女人肝胆经络的分为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属于两种不同的经络,其主要穴位和作用亦不相同。
足厥阴肝经:共有大敦、行间、太冲、中封、蠡沟、中都、膝关、曲泉、阴包、足五里、阴廉、急脉、章门、期门等14对腧穴,其中太冲、期门等2对为常用腧穴,具有较好的养生治病作用,尤其适用于肝、妇科、男科、前阴等病症,以及腧穴所在部位和经脉所行部位等病症。
足少阳胆经:共有瞳子髎、听会、上关、颔厌、悬颅、悬厘、曲鬓、率谷、天冲、浮白、头窍阴、完骨、本神、阳白、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风池、肩井、渊液、辄筋、日月、京门、带脉、五枢、维道、居髎、环跳、风市、中渎、膝阳关、阳陵泉、阳交、外丘、光明、阳辅、悬钟、丘墟、足临泣、地五会、侠溪、足窍阴等共44对腧穴。
其中阳白、风池、肩井、带脉、环跳、风市、阳陵泉、悬钟、行间为9对常用腧穴,具有较好的养生治病作用,尤其适用于头、目、耳、咽喉、胆、神志、热病等病症,以及腧穴所在部位和经脉所行部位等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