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观
节骨草为木贼科草本植物木贼的地上部分,多年生草本。茎不分枝或不规则分枝,直径2-15mm,中空,有节,表面有棱和沟,棱平滑或有1行密集的小刺。叶退化,轮生,叶鞘管状,基部有黑色细圈,鞘片背上无浅沟,鞘齿脱落。孢子囊穗如笔头状生于枝顶,有小尖头,无柄,长约2.5cm;孢子叶盾状着生;孢子囊着生于孢子叶下面边缘,排成一行。孢子细小,圆球形。孢子期夏、秋季。
入药的节骨草呈长管状,不分枝,表面灰绿色或黄绿色,有18-3条纵棱棱上有多数细小光亮的疣状突起;节明显,节上着生筒状鳞叶,叶鞘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中空,周边有多数圆形的小空腔。
功效与作用
节骨草具有疏风热,退翳膜,止血的功效,可用于目生云翳、迎风流泪、肠风下血等病症。
疏风热,退翳膜:节骨草退目翳而兼有发散风热之功,对目病而兼有表症者为适宜。临床上治眼花多泪,常与苍术、夏枯草、防风等配伍;治风热而引起的目赤、翳障,多配菊花、白蒺藜、决明子等同用。本品虽有发汗之功,但一般只是用它疏风止泪及消退翳膜的功效。
止血:宜与地榆,槐花等同用,可用于便血、痔疮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