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症状
打耳洞瘢痕疙瘩的皮损初期为小且坚实的红色丘疹,缓慢增大,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隆起于皮面,经常超过原损伤部位,呈蟹足状向外伸展,表面光滑发亮。早期进行性皮损潮红且有触痛,呈橡皮样硬度,表面可有毛细血管扩张,随后皮损颜色变浅,质地坚硬,多无自觉症状。
病因
打耳洞后耳部皮肤损伤,肉芽组织在组织损伤后2-3天内即可出现,最初是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纤维性瘢痕,表现为在打耳洞处出现瘢痕疙瘩,患者多具有瘢痕体质,可有家族倾向。
治疗
皮损较小者可选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皮损内注射治疗或外涂,可阻止其向外伸展并逐渐缩小,部分或完全消除痒和痛。皮损较大者,可选择手术切除配合放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