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意义
阴性判定标准
72h后测定注射部位无硬结或硬结直径<5mm。
PPD试验72h后硬结<5mm图PPD试验72h后硬结<5mm图
真阴性
未发生结核菌感染或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初次结核菌感染的前4-8周,变态反应尚未建立。
假阴性
即已感染结核菌者和活动性结核患者,结素试验本应呈阳性反应,但在以下情况可呈阴性反应。重症结核病(急性血液播散型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大面积干酪性肺炎);
其他严重感染性疾病;
长期大剂量免疫抑制剂(激素、抗肿瘤药物)使用;
疫苗接种3个月内;
年老、体弱;严重慢性疾病;结核菌素失效,剂量不足,操作不当,硬结测量有误等。
阳性判定标准
72h后测定注射处硬结平均直径,平均直径=(横径+纵径)/2。硬结直径>5mm为阳性(+),10-19mm为中度阳性(++),≥20mm或表皮有水疱,或表皮坏死为强阳性(+++),≥20mm伴有局部水疱、破溃、淋巴管炎等为极强阳性(++++)。
PPD试验中度阳性图PPD试验中度阳性图
PPD试验极强阳性图PPD试验极强阳性图
真阳性
结核菌感染(自然感染或卡介苗接种成功)的确诊依据;
结核病的辅助诊断依据;
若3岁以内儿童未接种卡介苗即使X线胸片正常,也表示体内可能有活动性结核病灶;
新近转阳表示患病可能。
假阳性
结核菌素中杂质引起的非特异性炎症反应;
测量硬结误差;
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交叉反应。
适应症
结核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如测定结核感染率和年感染率。
患者有胸部X线异常阴影和咳嗽、咯血、体重减轻等。
临床症状提示有患结核的可能。
近期有与结核患者接触史。
胸部X线异常阴影以及既往有结核病史。
某些易引起结核病的临床情况,如硅沉着病(矽肺)、胃切除术、糖尿病、免疫抑制剂治疗和淋巴瘤等。
HIV感染患者。
其他易发结核菌感染的群体。
禁忌证
各种传染病病期及恢复期。
各种疾病的急性期。
有过敏反应史,或有癫痫史、癔症史者慎用。
有全身性皮肤病。
注意事项
偶见过敏反应。
PPD试验发生局部反应一般不需要处理,但要避免抓破皮肤导致感染。当发生强反应时,要予以必要的处理。
注射部位不能按压揉搓,72小时内禁止洗澡。
大多数疫苗的接种对PPD试验没有任何时间限制,进行PPD皮试的儿童能够接种所有疫苗。但接种MMR时,先接种MMR再进行PPD皮试,将降低PPD皮试反应结果,对一些实际感染结核的患者造成假阴性反应。因此,如果MMR已接种1天以上,一般情况下等4-6周后再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