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症状
正常泪阜在内眦与眼球之间有一三角形空隙,其中有一块椭圆形红色小隆起称为泪阜,是正常眼部结构,一般不伴其他异常。
麦粒肿、睑板腺囊肿的具体症状如下:
麦粒肿:患处具有红、肿、热、痛的典型急性炎症表现,疼痛程度与水肿程度成正比。初起时有痒感,逐渐加剧,睑局部水肿、充血,有胀痛、压痛感,近睑缘处可触及硬结,发生在外眦部者疼痛特别显著,外侧球结膜也发生水肿,数日后硬结逐渐软化,扪之有波动感,在睫毛根部有黄色脓头,可自行破溃排出脓液,红肿及疼痛迅速消退。
睑板腺囊肿:本病进程缓慢,多无自觉症状,在眼睑皮下能扪到一硬结,表面光滑,皮肤无粘连,无压痛,大者可见皮肤隆起,但无红肿,病人感觉眼睑沉重,可出现轻度假性上睑下垂。翻转眼睑,见病变所在部位睑结膜面呈紫红色或灰红色,有时自结膜面穿破,排出黏胶样内容物、肿块消退。但可有肉芽组织增生而产生摩擦感。
病因
泪阜是正常组织结构,无病因。麦粒肿大多为葡萄球菌,特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睑板腺囊肿是睑板腺排出管堵塞、腺体分泌物潴留,刺激管壁引起的睑板腺无菌性慢性炎性肉芽肿。
治疗
泪阜是正常组织结构,不需额外治疗。麦粒肿和睑板腺囊肿在治疗方式上存在一定差异。
麦粒肿:早期应局部给予热敷,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炎症消散,缓解症状。口服或肌内注射抗生素,结膜囊内滴抗生素滴眼液,可促使浸润和硬结迅速吸收或化脓。当皮下或结膜下出现脓头时则切开引流;
睑板腺囊肿:直径较小的睑板腺囊肿无须治疗,有时可自行消散。可用药物治疗加热敷,一般采用含激素的抗生素眼药水和药膏滴眼。肿块直径大于4mm者,药物治疗效果一般较差。较大的睑板腺囊肿可行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