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症状
蜂蜇后局部立即出现明显疼痛、烧灼感及痒感,很快红肿,中央有一瘀点,甚至形成水疱、大疱损害,偶可引起组织坏死。被多数蜂蜇伤时,可产生大面积肿胀,少数有恶心、呕吐、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由于组胺作用可产生肿胀性红斑、风团、血管性水肿。
严重者发生过敏性休克。蜇伤后7-14天可发生血清病样迟发型过敏反应,如发热、荨麻疹、关节痛。
病因
因为蜂毒中含有组胺、透明质酸酶、磷脂酶A,以及含有酸性磷酸酶活性的高分子物质等,可诱发局部皮肤过敏和炎症反应,导致一系列临床症状。
治疗
蜂毒呈酸性,可用肥皂水、碳酸氢钠溶液或淡氨水等弱碱液洗敷伤口,以中和毒液。局部红肿处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或使用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止痛药(如布洛芬),必要时可选择外敷皮质类固醇药膏。红肿严重伴有水疱渗液时,可用硼酸溶液湿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