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症状
临床表现有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湿疹之分。急性乳房湿疹常在皮肤表面潮红的基础上出现大小不等的密集的粟粒样丘疹、丘疱疹、水疱,伴剧烈瘙痒。抓破后破损处出现糜烂及浆液性渗出,表面可结痂,若合并细菌感染可出现脓性分泌物。亚急性乳房湿疹是由急性湿疹延续而来,皮疹多为小丘疹或斑块、脱屑、糜烂和结痂,并伴局部瘙痒和灼热感,尤其夜间更甚。慢性乳房湿疹,由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所致,皮疹多为浸润性斑块、肥厚,搔抓后可形成苔藓样变,还可出现皲裂、脱屑、抓痕等。
病因
乳房湿疹的病因复杂,与过敏体质有密切关系。以哺乳期的妇女最常见,因此还可能与婴儿吸吮乳头、乳汁等刺激有关。患者多为过敏体质,常有过敏性疾病史。授乳、婴儿的吸吮、局部过分潮湿、过多使用肥皂等局部刺激,常可诱发乳头及其附近皮肤的过敏性反应,出现乳房湿疹。有些患者对某些物质具有高度的敏感性,每当接触到这些物质即会引起湿疹,如丝织物、动物皮毛、某些肥皂、化妆品、染料等。此外,某些食物(如鱼、虾等)、药物以及失眠、精神紧张、劳累过度等,也可诱发或加重乳房湿疹。
治疗
乳房湿疹病因较复杂,以对症治疗为主,具体如下:
局部治疗
根据皮肤损害、炎症情况选择适当的剂型和药物。急性湿疹有明显渗出时可用硼酸溶液、高锰酸钾溶液做冷湿敷;急性红肿、水疱、渗出不多者可选用氧化锌油。轻度红肿、丘疹、水疱,无渗出者可使用炉甘石洗剂。亚急性湿疹可用糖皮质激素药物,如地奈德乳膏等。慢性湿疹可用糖皮质激素药物,皮损肥厚者可选用黑豆馏油软膏或维A酸类药物等。
系统治疗
可以口服抗组胺药,如盐酸西替利嗪、氯雷他定、依巴斯汀等,必要时可两种药物配合使用或交替使用。对急性期渗出明显者可给予糖皮质激素口服或肌注,以缓解症状。但因其不良反应较多,不可滥用或长期使用。而哺乳期妇女要慎用内服药物治疗,以免影响婴儿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