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云康 疾病大全
疾病百科 (湿疹和红斑狼疮对照图)湿疹和红斑狼疮是怎么样的?病因及治疗方法?

来源:yezi
2023-08-21 89 阅读
导读:(湿疹和红斑狼疮对照图)湿疹和红斑狼疮是怎么样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湿疹主要表现为针尖至粟粒大小丘疹、丘疱疹,破溃后常融合成片;而红斑狼疮的皮损早期可表现为小丘疹,可逐渐扩大为红斑。

(湿疹和红斑狼疮对照图)湿疹和红斑狼疮是怎么样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湿疹主要表现为针尖至粟粒大小丘疹、丘疱疹,破溃后常融合成片;而红斑狼疮的皮损早期可表现为小丘疹,可逐渐扩大为红斑。
症状
 
湿疹
 
湿疹根据其病程和临床特点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湿疹。
 
急性湿疹:好发于面、耳、手、足、前臂、小腿等外露部位,严重者可弥漫全身,呈对称分布。皮损多形性,表现为红斑基础上的针尖至粟粒大小丘疹、丘疱疹,严重时可出现小水疱,常融合成片,境界不清楚,皮损周边丘疱疹逐渐稀疏,常因搔抓形成点状糜烂面,有明显浆液性渗出。自觉瘙痒剧烈,搔抓、热水烫洗可加重皮损。
 
亚急性湿疹:因急性湿疹炎症减轻或不适当处理后病程较久发展而来。表现为红肿及渗出减轻,但仍可有丘疹及少量丘疱疹,皮损呈暗红色,可有少许鳞屑及轻度浸润,仍自觉有剧烈瘙痒。
 
慢性湿疹:由急性湿疹及亚急性湿疹迁延而来,好发于手、足、小腿、肘窝、股部、乳房、外阴、肛门等处,多对称发病。表现为患部皮肤浸润性暗红斑上有丘疹、抓痕及鳞屑,局部皮肤肥厚、表面粗糙,有不同程度的苔藓样变、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自觉有明显瘙痒,常呈阵发性,病情时轻时重,可延续数个月或更久。
 
红斑狼疮
 
红斑狼疮可分为慢性皮肤型红斑狼疮、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和系统性红斑狼疮。
 
慢性皮肤型红斑狼疮:可分为盘状红斑狼疮、深在性红斑狼疮、冻疮样红斑狼疮。
 
盘状红斑狼疮:典型皮损为扁平或微隆起的附有黏着性鳞屑的盘状红斑或斑块,剥去鳞屑可见其下的角栓和扩大的毛囊口,皮损中央逐渐出现萎缩、色素减退,而周围多色素沉着。皮损常累及面部,特别是鼻背、面颊,亦可累及耳廓、唇部、头部,头皮受累可致永久性瘢痕性脱发。患者通常无自觉症状或有轻微瘙痒、灼热感。
 
深在性红斑狼疮:又称狼疮性脂膜炎,好发于面部,也可发生于上臂、臀部和股部。皮损为皮下结节和斑块,表面皮肤正常或呈暗红色,消退后形成局部皮肤凹陷。
 
冻疮样红斑狼疮:皮损多发生于寒冷而潮湿的环境,表现为鼻背耳廓、手足和膝肘部紫红色斑块。该型患者多数有光敏和雷诺现象。
 
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多累及躯干上部的暴露部位,如面、颈、胸部、肩背和上肢等处。皮损主要表现为丘疹鳞屑型和环形红斑型两种形态。丘疹鳞屑型开始为小丘疹,逐渐扩大成大小、形状不一的红斑或斑块,上覆薄层非黏着性鳞屑,似银屑病样或糠疹样;环形红斑型则由小红斑或小丘疹逐渐扩大,中央消退,外周为轻度隆起浸润的环形或弧形水肿性红斑,红斑平滑或有少许鳞屑,环形红斑可融合成多环形或不规则形。皮损呈光敏性,愈后不留瘢痕,但多有色素改变,亦可见毛细血管扩张。
 
系统性红斑狼疮:面颊和鼻梁部出现水肿性蝶形红斑,日晒后常加重;四肢远端和甲周、指(趾)末端出现紫红色斑疹、瘀点、毛细血管扩张和指尖点状萎缩等血管炎样损害;口、鼻黏膜出现溃疡。其他尚可有雷诺现象、大疱、网状青斑、荨麻疹样血管炎、紫癜、皮下结节等非特异性损害。
 
病因
 
湿疹
 
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慢性感染性病灶、内分泌及代谢改变、血液循环障碍、神经精神因素、遗传、过敏原等相关。
 
红斑狼疮
 
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可能与遗传、性激素异常、环境及药物等其他因素有关。
 
治疗
 
湿疹
 
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对于急性期无渗液或渗出不多者可用丙酸氯倍他索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等药物治疗,渗出多者可用硼酸洗液或乳酸依沙吖啶溶液等冷湿敷消毒、抗炎收敛;亚急性期可选用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地奈德乳膏等药物治疗;慢性期可选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卤米松乳膏治疗。
 
红斑狼疮
 
慢性皮肤型红斑狼疮常用的药物包括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地奈德乳膏等;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常用的药物包括硫酸羟氯喹片、沙利度胺片等,病情严重者,可使用免疫抑制剂,切勿过度劳累,避免日晒;系统性红斑狼疮症状较轻者,可使用双氢青蒿素片等药物进行治疗,还可使用醋酸泼尼松片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对上述药物治疗效果较差者,可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若为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可使用人血丙种球蛋白进行辅助治疗。

显示全部内容...

优秀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