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症状
蠓叮咬
发生在皮肤暴露处,被叮咬后可出现局部瘀点或水肿性红斑、风团样丘疹及水疱,奇痒难忍,甚至引起全身性过敏反应。
臭虫叮咬
数小时后可出现风团样丘疹和瘙痒,皮损中央有针尖大小的瘀点、水疱、大片红斑或紫癜,伴有剧烈瘙痒和疼痛。臭虫可在一晚上多次叮咬,形成线状损害,常因搔抓而致色素沉着。
蜱叮咬
叮咬时不觉疼痛,1~2天后轻者局部出现红斑,中央有一虫咬的瘀点或瘀斑,重者瘀点周围红斑可出现水肿或丘疹、水疱,可伴有畏寒、发热、头痛、腹痛、恶心、呕吐等“蜱咬热”症状。后期可出现结节,抓破后形成溃疡。
蚊叮咬
被蚊虫叮咬后可毫无反应,或在皮肤上出现瘀点、风团、丘疹或瘀斑,自觉剧痒。婴幼儿被叮咬后可发生血管性水肿,包皮、手背、面部等暴露部位易受累。严重者发生即刻过敏反应、延迟过敏反应甚至全身反应。
病因
某些昆虫为了吸取自身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会叮咬人类,在昆虫叮咬的过程中会释放毒素,进入人体皮肤,就会引起局部的一系列反应,如红肿、瘙痒等症状。皮损严重程度与患者易感性、昆虫种类、数量有关。
诊断
根据患者昆虫暴露史、皮损发生季节,皮肤镜观察到被叮咬后的咬痕或靶样损害,可诊断本病。
治疗
各种昆虫叮咬后引起的皮炎,症状轻微者可以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霜,内服抗组胺药物。皮损泛发,过敏反应重者可短期口服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蚊叮咬症状较轻者可不作处理,或应用用止痒药物。蜱叮咬的处理较为复杂,,可用乙醚或局麻药涂在蜱头部,待其自行松口后,用镊子轻轻拉出并消毒伤口,若口器残存则需局麻后手术取出。继发细菌感染应局部或系统应用抗生素。